为推动艺术学院戏曲专业本科建设,以江苏地方戏曲为研究对象,深化科研工作的开展。10月10日,艺术学院戏曲艺术系教师朱云涛、陈琳娜、林籽辰和文化休闲系王欢赴南通开展南通地方戏曲田野考察,本次考察项目为两项,其一对江苏民间戏曲僮子戏表演进行全过程拍摄;其二对南通地方戏曲通剧戏曲进行影像录制工作。
古往今来,在南通方言区及其周边,存在三种形态的本土戏剧——古老的巫傩仪式剧、民间的僮子戏以及现代戏曲形式的通剧,它们相继产生,又同时并存,因此具备其独特的学术研究价值。本次拍摄,特别请到南通市僮子戏非遗传承人张云清及其戏班首次完整录制了规模最大的“九表十三圣”,其执事多达百余项,摄制工作进行了三天三夜,这是继上世纪80年代首次进行完成的拍摄。同时又完整拍摄了《陈子春》、《刘全进瓜》、《九郎替父》、《郑屠奔西》四部最为经典的通剧传统剧目。
在戏曲影像录制之余,朱云涛老师团队分别对僮子戏非遗传承人张云清及数位从事僮子戏数十年的老艺人进行深度访谈,对僮子戏的产生发展历史及表演形式演变等进行了深入了解,并拍得一批珍稀手抄本的图片资料。
本次南通地方戏曲的田野考察,一方面为我校江苏戏曲博物馆的建设提供珍贵的南通僮子戏、通剧影像资源,更重要是为我院戏曲方向的科研工作如何针对江苏地方戏曲开展、如何开展戏曲田野考察,掌握第一手资料进行了初步尝试。后续艺术学院将对江苏十余个地方戏曲种类陆续田野考察、民间口述史等项目,紧紧围绕江苏地域文化特色,突出“运河戏曲文化圈”,以科研打造学院特色,进而彰显我校学科、科研的亮点以及特色。
(文:林籽辰/图: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