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专项行动要求,6月28日至29日,艺术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盐城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追溯红色记忆,体悟非遗文化,寻访优秀校友。艺术学院党总支部副书记张洁、团总支部副书记江航以及专业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重温初心使命,弘扬铁军精神
6月28日,实践团队来到新四军重建军部旧址(泰山庙)。在讲解员的引导与讲解下,大家认真观看了当年的珍贵图片、实物及相关资料,仔细聆听了新四军浴血奋战的英雄事迹以及建立和发展历程,重温了革命先烈浴血奋战的峥嵘岁月。在旧址复原的场景中,团队成员们身临其境地感受了新四军“铁军精神”,追思缅怀那些为挽救民族危亡而在硝烟炮火中英勇献身的革命先烈,实地接受了一次深刻的党史学习教育。大家一致认为要继承和发扬“铁军精神”,传承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将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融入日常的学习生活工作中。
领略淮剧风采,传承非遗经典
淮剧,是江苏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戏剧之一,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2008年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坐落于盐城市聚龙湖东北角的淮剧博物馆,是国内首家集展陈、传习、演出于一体的专题博物馆。实践团队沿着“历史沿革厅”“艺术常识厅”“名人名作厅”“文化现象厅” 4个展厅,了解了淮剧发展历程和艺术成就,感受了淮剧文化的无限魅力。同学们站在展厅中尽览已听其声而不见其人的各路淮剧精英的演出照片,纷纷表达出对淮剧的喜爱,对艺术的赞美,更表示要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寻访校友足迹,共叙戏曲情怀
6月29日,实践团队来到盐城市淮剧团,走访了就职于此的开放教育校友陈菁雅、唐晓云和刘建君。交流中,校友们真诚表达了对母校和老师们悉心栽培的感恩之情,分享了学习、工作的点滴。在向实践团队介绍了淮剧的文化背景、表现形式后,校友们为同学们开展了生动的淮剧妆容实训课程。同学们兴致勃勃参与了刷桃红面、画“元宝嘴”、描眉、勒头戴头面等戏曲妆容的各项步骤。近4个小时的实训课程让同学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体会到了戏曲演员“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辛勤与付出。同学们不仅深刻体验到了戏曲之美,增进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也点燃同学们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热情。
社会实践是青年与社会沟通的契机。艺术学院团总支部将继续充分利用暑期开展实践教育活动,将课堂理论与实践活动紧密结合,在实践中夯实理论基础,让学生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文:江航/图:孟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