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将美育的润心力量转化为实践行动,自2024年春季开学以来,艺术学院以志愿服务为载体,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美育志愿实践活动,推动人文美育与思政教育、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让志愿精神在青年学子心中生根发芽。
多彩非遗进社区,文化传承润民心
学院团总支组织学生前往建邺区沙洲街道中胜社区,参与“美育进社区,文化润民心”志愿服务。同学们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区居民详细讲解了绒花的历史背景、文化意义以及制作过程,在学生志愿者的引导和帮助下,社区居民动手制作属于自己的绒花作品,互相交流创作心得,分享绒花制作的乐趣。在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学生志愿者学习了漆艺的发展历史和漆扇的工艺流程,从选料、打磨、上漆到绘画,通过亲身体验,大家深刻感受到了漆扇艺术的独特魅力,纷纷表示要带动社会大众了解非遗文化,传播非遗文化,赓续文化薪火。
美育讲堂映昆韵,非遗作品绽华彩
4月上旬,学院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美育讲堂,邀请江苏省演艺集团昆剧院孙海蛟老师为全校学生带来精彩讲座——《简谈昆剧和生旦净末丑的特点》,旨在通过美育的力量,引导学生们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升艺术和文化素养。孙海蛟老师深入浅出地介绍了昆曲的历史渊源、艺术特色及其在中国戏曲史上的重要地位,结合生动的表演实例,向学生们展示了昆剧的独特魅力,使现场观众仿佛置身于传统戏曲的艺术殿堂之中。5月中旬,学院举办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手工制作”系列课程作品展,集中展示了学生们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制作的绒花、点翠、串珠等头部装饰物。这些作品精美绝伦,充分展现了学生们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不仅强化了学院的实践教学工作,也让师生坚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决心。
书画展览显风采,志愿情暖博物馆
5月上旬,江苏开放大学首届“乐龄杯”全省老年书画作品展成功举办。学院学生志愿者参与了搬运展品、搭建展架、调整灯光等布展工作。虽然任务繁重,但他们始终保持着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辛勤忙碌在展览现场,认真细致地布置每一个展区,确保每一件作品都能得到最好的展示。5月下旬,学院第二党支部与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党支部联合开展志愿者招募,为“状元大讲堂”以及博物馆免费开放日提供志愿引导服务。学院学子们踊跃报名,认真参加专业培训,了解了科举制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意义,熟悉了博物馆的布局和展品分布,迅速投身到志愿服务中去。他们的身影在博物馆的各个角落忙碌着,为游客解答疑问、指引路线,有力保障了参观秩序的井然有序。同学们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博物馆工作人员和参观者的高度评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在全社会广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更好发挥志愿服务的积极作用,促进社会文明进步。”今年以来,艺术学院启动志愿服务工作,近六个月的时间累计开展了50余次志愿服务活动,300余人次参与到各类志愿服务中,志愿服务时长600余小时。此次系列美育志愿服务活动不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学生们提供了宝贵的学习和实践机会,让他们更加深刻地领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独特价值,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同时还锻炼了学生们的组织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为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今后,艺术学院将继续深化美育志愿服务工作,引领青年志愿者为共同前进的美好社会贡献青春力量。
(文:姚伟丽/图:姚伟丽、孟瑶,审核:张洁)